本系列文章為【台大打造人工智慧醫療,診斷視網膜病變準確度達95% 】的下篇,請點此看上篇閱讀了解人工智慧如何應用於預防糖尿病患失明。
這次的人工智慧診斷軟體研發背景為何?一起來了解它的研發過程和背後的功臣!
三方跨界合作 造就台灣智慧醫療里程碑
這次的人工智慧診斷軟體的開發得益於跨界合作。
宏碁使用深度學習技術訓練 AI 模型,透過蒐集國外 EyePACS 平台臨床、國內臺大醫院臨床共數萬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眼底資料」──彩色眼底檢查影像及診斷結果等資料數據,來訓練 AI。之後結合硬體整合成邊緣裝置(edge device),使 AI 無須網路即可進行篩檢判讀,在速度、資料安全性和隱私性方面益處良多。
訓練好的 AI,則與醫療製藥公司「台灣諾華」共同設計、委由臺大醫院執行臨床試驗,並在試驗結果上取得敏銳度達 95%的佳績,已接近視網膜專科醫師的判讀準確度。
另外,在開發與試驗期間,食藥署提供專案輔導長達一年,提供專業法規意見、深入溝通並嚴格審查,最後才交出這張台灣第一張醫療器材軟體認證,顯示出政府對於台灣醫療環境及智慧醫材的重視。這次的認證更是打破傳統模式,從台灣本土出發,就地取材。
▲ Photo by Online Marketing on Unsplash
在成果效益上,這套人工智慧診斷軟體可有效輔助醫師找出潛在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及早發現並進行治療,協助控制病情,更降低病人等候報告的時間。
而宏碁也已與台灣諾華簽訂合作備忘錄,未來將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共同攜手耕耘智慧醫療領域,整合雙方專業人才與軟硬體技術,朝提升醫療效率、精準率的目標邁進。宏碁表示,將會瞄準黃斑部退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心血管疾病等領域,打造合適的 AI 輔助工具,讓台灣醫療產業升級轉型。
醫療產業轉型 人工智慧醫療商機不斷
全球醫療照護產業正在面臨轉型,如何將醫療場域數位化、智慧化都將是一大挑戰;如何透過科技技術,將傳統醫療「疾病發展後治療」的思維轉換成「注重預防、防治結合」,也是未來須面對的難題。
要攻克這些問題,需要創新、洞察與有效的行動方案,才能創造出「高效互通的資料」與「開放和安全的平台」,最後打造出「以消費者為導向的醫療照護」環境。
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不但保費低、給付多、管理成本低,大幅減輕民眾看病求醫的障礙,讓台灣累積起了大量健保數據資料,這一優勢加上台灣高度發展的資通訊高科技產業,更是擁有發展 AI 智慧醫療產業的優勢。相信若個資規範、各種資料使用有完整的定義與管制後,將能帶動各項研究更快速、促進台灣智慧醫療照護產業的蓬勃發展。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震撼!人工智慧巨人Nils Nilsson逝世,享年86歲!
誰說雞湯文只有人類可以剪下寫?人工智慧再次讓你跌破眼鏡!(下)
【AI在瘟疫蔓延時】台灣 AI「雅婷」化身音樂家 發表首張專輯「武漢肺炎」
留言列表